3月15日,实现文理专业“新交叉、新融合”,培养“紧缺型、急缺型”专利人才——上海大学复合型高级专利实务人才培养项目(“金专计划”)第三期开班仪式暨复合型专利实务人才培养调研座谈会和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研讨会举行,来自上海大学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等理工类专业以及各专精特新企业的金专三期5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上海大学金专计划总顾问、上海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陶鑫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伟,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王勉青以及来自上海专商所、上海科盛、上海弼兴、上海段和段、上海汇业、上海百一、北京集佳和上海瓴慧等8家专业性强、知名度高的头部专利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专家齐聚上海大学,参与“金专计划”第三期开班仪式暨复合型专利实务人才培养调研座谈会和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蔡葵主持。


在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海大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加强专利实务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金专计划”作为对当前专利实务人才紧缺需求的积极回应,以及对上海大学理工本科-知识产权研究生本硕连读项目的延续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开班仪式上,上海大学金专计划总顾问陶鑫良教授为本次座谈会作了开幕致辞,他首先指出中国专利行业正面临政策与技术双重红利:政策导向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生态”。他强调,企业需同步提升专利质量与全球布局能力,而金专计划学员则应兼具法律、技术及国际化视野,以应对从“规则跟随”到“生态构建”的产业跃迁。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伟宣读了第三期“金专计划”学员名单,并引用《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典句,对金专计划第三期学员成功入学以及计划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合作单位和授课专家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上海瓴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甄书琦,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远,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华,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及中国董事局董事、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郭国中,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江漪,上海百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王奎宇,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张振军,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士维,作为本次“金专计划”的支持单位代表,依次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金专计划”的理解,阐述了专利实务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肯定了专利实务人才的行业憧憬与就业前景。
上海瓴慧律师事务所作为金专计划第三期的新增支持单位,合伙人甄书琦首先发言,她表示了从金专计划第一期一直到现在都是授课老师的荣幸,也欣喜于瓴慧新加入金专计划第三期,肯定了上海大学及在座各律所对专利行业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其次,对于AI盛行的现状,她指出AI虽显著提升法律文书处理效率,但无法取代法律行业工作者核心价值,例如谈判策略制定、共情沟通及伦理价值判断等“人性化服务”是律师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但在座各位同业者仍需共勉,强化创造性思维与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以巩固职业壁垒。
上海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远认为“金专计划”勇于打破传统的专利实务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专利行业正是需要以“校企协同”的方式来深度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实现专利行业发展。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华对金专计划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高度肯定与赞扬,她讲述了自己大学从事化学专业的迷茫到转行至专利代理师的契机。同时她也提到了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缺失,以及自己希望为金专计划贡献力量,为对专利代理师职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及中国董事局董事、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郭国中对上海大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雄厚实力表示了肯定,并强调了金专计划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随后,他提及上海大学王兴兴创办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的故事,分享了浙江高院的专利权属纠纷案件,强调了专利代理行业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江漪回应了一名专利代理师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并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即保持好奇心。她认为这不仅能在工作上给法律行业工作者带来价值,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帮助。
上海百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王奎宇表示,百一的理念是最大化客户权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生于创新,也需要知识产权来保护。他希望金专计划能持续开办,培养更多的专利代理人才,为行业和国家做出贡献。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张振军首先感谢了上海大学和各位与会同行,他谈到了AI对专利行业的影响,从最初的探索型讨论到现在直接拥抱AI带来的改变。他还认为专利行业的有趣之处在于能接触到很多新东西,而专利代理师正是需要保持好奇心和不断学习。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士维谈到,当选择职业方向时,要考虑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擅长、以及这个行业是否足够大。他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评估来抉择,但更重要的是进入这个行业后,如何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特长,他表示,金专计划可以帮助解决能不能做好这个行业的问题,而能走多远,则取决于同学自己的修行和努力。

在金专计划”第三期新增特聘讲师颁证仪式上,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王勉青教授为新增特聘讲师颁发证书。

叶春辉秘书长强调金专计划一期、二期、三期学员人才辈出,甚至已经能在全球范围内挑大梁。因此,他认为可以朝着成立上海大学知识产权互助机构进行努力,以利用金专计划的资源,为校友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他还公布了本期参加金专计划的五家专精特新企业学员名单,这些企业的代表将与其他学员一起参与金专计划的学习和交流。

在“金专计划”学生代表发言环节,“金专计划”二期学生代表周旭与“金专计划”三期学生代表杨欢依次上台,分别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在“金专计划”课程中收获与对“金专计划”学习的期待及取得成果的决心,展现了新一代知识产权人的活力。

在瓴慧签约仪式上,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与上海瓴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甄书琦就“金专计划”签约,瓴慧捐赠8万元作为“金专计划”专项资金。

最后,在领导寄语环节,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首先赞赏了各位学员对金专计划的选择。金专计划从2022年开始筹备,2023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是第三期,回应了国家战略和人才需求。金专计划去年先后入选“2023年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可谓是专利人才培养的“驰名商标”,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心,三期学员定将不负期待!


开班仪式结束后,复合型专利实务人才培养调研座谈会和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研讨会继续进行,大家畅所欲言,对项目的以后发展充满期待,为金专计划第三期的施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金专计划”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报》《新民晚报》《社会科学报》《新闻晨报》《上海知识产权》、第一教育、中国社科网、东方网、知识产权那点事、法务收藏家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国家和上海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高度评价。我们也期待即将开班授课的“金专计划“第三期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当天下午,“专利漫谈”讲座在宝山校区法学院404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薛琦主讲。同时此次讲座也是”金专计划“三期的首场授课。来自药学院、机械及其自动化学院、化学院、计算机学院及法学院等学院和各专精特新企业的金专三期5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薛琦主任系统解析了法律人才培养路径。他指出法律研习需经历知识积累、技能转化及思维内化三重进阶:夯实法典条文基础后,需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务技能,最终借助高频案例训练形成法律逻辑本能,“警惕纸上谈兵,以简驭繁才是法律人核心竞争力”。
谈及专利法时,薛琦强调其兼具实体法与程序法特性,并融合商业策略与技术博弈,“从折叠屏专利到拉链结构创新,技术壁垒无关科技高低,关键在于权利边界构建”。针对专利代理与审查职业,他提出二者均需系统性法律思维应对技术变革,“将发明拆解为现有模块与创新点,聚焦后者构建护城河,方能应对量子计算、AI生成等新兴挑战”。

讲座尾声,薛琦鼓励学子深耕专利领域,并透露“金专计划”第三期将为各位同学提供头部律所实习通道,助力培育新一代专利行业实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