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东部赛区委员会公布了本赛区16支晋级第49届ICPC全球总决赛的队伍。其中,上海大学ACM集训队沈俊教练带领的由陶钧、松浩然、耿鹏成等本科生同学组成的“树上的忍者”队成功晋级,这是上海大学第10次晋级全球总决赛。本次全球总决赛将于2025年8月至9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
第49届ICPC亚洲东部赛区共进行了7场区域赛和1场决赛,上海大学ACM集训队荣获4金、7银、2铜。本届比赛上海市高校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晋级,与清华、北大、浙大等16所中国顶尖高校携手冲击全球总决赛。
以下为晋级的中国高校名单(以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大学队伍参加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决赛及区域赛
参赛队员感想
能晋级第49届ICPC全球总决赛,这段经历满是惊喜与挑战。回望过往,心中感慨万千。
备赛初期,凭借对竞赛题型与规则的深入了解,我们迅速找准方向,构建起高效的团队协作模式。为解难题,团队成员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攻克难题后的欢呼也格外振奋人心。赛事的不确定性,让每次提交代码后得到返回时,心情都犹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从网络赛的激烈角逐,到晋级EC-Final时的激动,再到得知闯入总决赛的瞬间,兴奋中夹杂着对梦想成真的不敢置信。确认晋级EC决赛后,代表学校出征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一想到即将与全球顶尖高校队伍同场竞技,紧张感便悄然袭来。决赛前夜,我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预演比赛场景,清晨早早醒来,满心都是对即将到来挑战的期待与不安。
在EC决赛的5个小时里,我们迅速分工,投入解题。开场较为顺利,很快拿下首题。过程中遇到图论、动态规划等难题,好在团队齐心,凭借日常的训练与默契,在最后时刻成功完成题目。
这场比赛不仅是知识的比拼,还为我们开启了交流的大门。与各地优秀同学交流,不管是赛前偶然碰面,还是赛中赛后的讨论,都让我收获满满。同时,主办方贴心的安排,赛场休息区的物资供应、志愿者的热情服务,都让我为能代表学校参赛深感幸运与自豪。
一路走来,我们克服了经验匮乏、思维受限等诸多困难。在此,特别感激指导老师的教导以及队友们的全力协作,正因有他们,我才有机会踏上这荣耀征程。期望未来有更多学弟学妹传承这份拼搏精神,在ICPC赛场上铸就学校的辉煌。
——陶钧
在ICPC的赛场上拼搏,就像经历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从现场竞技的激昂氛围,到赛事无微不至的配套服务,点点滴滴都镌刻在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热身赛时,状况频出,电脑频繁死机,维修进程迟缓,比赛服务器也状况不断,这些小插曲,给第二天的正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不安。
然而,正赛的号角吹响,一切的担忧都化作了奋进的动力。我们的队长陶钧迅速扫视所有题目,当机立断将E题这道模拟题分配给我,我便全身心投入到E题的攻坚之中。与此同时,队长敏锐地锁定了I和A两道签到题,与耿鹏成紧密协作,仅仅40分钟,便成功解出这两道题,为我们的比赛奠定了良好开端。此时,榜单上G题已有队伍通过,而我这边E题的代码也即将完成。20分钟后,代码写完了,却未能通过样例数据。我赶忙将代码打印下机,而这时,队长对G题已胸有成竹,迅速上机开写。待代码到手,我仔细排查,终于找出问题所在,经过简单数据测试后提交,顺利通过。
此刻,榜上还有F题和H题,我与耿鹏成经过讨论,决定优先挑战F题。这边我们在F题上全力以赴,那边队长完成G题后,发现L题并不困难——一道数据结构题,随即投入战斗。队长完成L题提交后,却遭遇TLE(时间超限)。好在此时,我们对F题已思路清晰,代码飞速成型,可提交后却得到WA(答案错误)的结果。打印代码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并修正后再次提交,F题终于通关。此时,比赛时间所剩无几,我们对H题虽有想法,但提交多次均未通过。关键时刻,队长决定再次挑战TLE的L题,他巧妙地减小常数,优化代码,终于在最后时刻成功通过。正是凭借这道关键的L题,我们以微弱优势战胜电子科技大学,一举斩获世界总决赛的入场券。
比赛不仅过程紧张刺激,赛场外的点滴同样精彩纷呈。滚榜阶段,我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紧紧盯着榜单。当看到电子科技大学的罚时高于我们时,那份喜悦瞬间爆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赛后,企业宣讲会让我们提前接触到行业前沿,晚宴上与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学子畅聊,无论是比赛经验还是生活趣事,都让我们收获满满。同时,主办方的用心细致也让人倍感温暖,随处可见热情服务的志愿者,赛时充足供应的食物和矿泉水,都彰显着他们的专业与关怀。能代表上海大学参与如此盛大的赛事,心中满是幸运与自豪。
回首来路,从网络赛的初露锋芒,到区域赛的过关斩将,再到EC决赛的破茧成蝶,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大量的训练,数不清的难题,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特别感谢队长陶钧的卓越引领,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队友耿鹏成的默契配合,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有机会踏上这场荣耀之旅。
衷心期盼,一届又一届的上大队伍能如我们一样,勇闯总决赛,与众多名校同场竞技,在算法竞赛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上大的辉煌篇章,见证上大学子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超越!
——松浩然
参加2024下半年的比赛之前,我并未有太多ACM比赛的经验。在得知我能和计算机学院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参加比赛的时候,激动之余,也带有不少紧张。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准备团队竞技类的活动,非常感谢教练和队友的引导,我得以更加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ACM不仅仅有个人的单打独斗,更离不开队伍的协作。队友总是能给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和临场决策,让我得以专注于做题本身。同样重要的是队友的包容,让我不会拘泥于失败之中,重新为更好的成绩做出努力。我能感觉到,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比赛中,更多的错误被纠正,我们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即使在充足的准备之后,我依然面对很大的比赛压力,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辜负队友的信任和努力。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晚上在冥想中睡着,第二天清晨起床冥想后开始比赛的感觉。比赛的5个小时转瞬即逝,但并不缺乏波澜起伏,在中国香港和西安的比赛中,我都见证了队友最后5分钟提交的代码被accepted。我怔怔地盯着屏幕,队友的欢呼声在耳边炸开,令人兴奋的现实最终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能和优秀的队友并肩作战,享受情绪的起伏,这就是我喜爱ACM比赛的理由。
能参加这样的比赛,我深感幸运。这份幸运,来自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来自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也来自于队友们的努力。感谢这里每一位热爱ACM并为之努力的人,是你们在上大营造了这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环境。也祝愿更多上大的同学能在ACM的舞台上闪耀光芒,取得佳绩。
——耿鹏成
关于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之一,被誉为“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的奥林匹克”。1996年11月,在钱伟长老校长的亲自关心下,此项竞赛活动被引入中国内地,在上海大学首次举办了ICPC亚洲区选拔赛。随后20多年,ICPC活动在中国内地蓬勃发展,上海大学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亚洲区区域赛和6届亚洲区总决赛。